“如鳥斯革,如翚斯飛”我國古代的屋頂設計從不敷衍,這正是整個設計的點睛之筆。
其實屋頂的建筑開始是以實用為原則的,除了能夠保證屋頂在雨季可以不殘留積水之外,盡可能地獲取自然光也是設計屋頂必須注意的條件。倘若將建筑線條設計得愈加平和,也為整體設計方案加分不少。
但是,隨著封建禮教的深入發展,屋頂有了新的文化內涵,它是代表整個封建等級的徽章。
比如說,同樣是用琉璃瓦制作屋頂,倘若對象是帝王生活居住的地方,那么,明黃色的琉璃瓦自然是屋頂裝飾的。
而對于普通百姓,想要使用明黃色琉璃瓦,可會遭遇很多麻煩,甚至丟掉性命。原來,對于他們來說淡青色的琉璃瓦片才符合他們的身份,明黃色是越矩的存在。
明黃色的琉璃瓦,威嚴大氣又不失華麗,淡青色的琉璃瓦古樸典雅又不失體面,這兩種色澤不同的琉璃瓦,將封建等級的嚴苛昭示的。其實,琉璃瓦背后,不僅僅只是悠久的歷史,它所代表的思想和文化亦是韻味無窮。
不單單只是琉璃瓦的色澤區分著封建等級,其實,哪怕是琉璃脊柱這種微小的地方,都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等級差別。
中國的古建筑無疑是美的,它們從來都不刻意遮擋自身的瑕疵,而是通過坦然的裝飾,為建筑的整體平添一份美感。其實,吻獸脊飾一開始只是作為屋脊處瓦片連接的橋梁,整個屋頂設計,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可以無懼風雨的侵襲。
但是,單一的結構模式,總顯得有些枯燥,靈巧的工匠開始雕琢神獸造型鑲嵌其中,而神獸的尺寸,數目逐漸發展成辨別封建等級的存在。比如,坤寧宮用 7 個小獸作為裝飾,而比之低一等級的只能使用5 個或者 3 個小獸而已。
威嚴大氣的明黃色琉璃瓦的天地,穿插了無數活潑靈動的小神獸,縱然是一種封建等級的體現,但其中的陰陽調和以及美好寓意,不由得讓人贊嘆。